【所属领域】
能源环保、固体污染防治工程
【痛点问题】
我国城乡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持续增长,年产量超过3亿吨。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及能源利用方式转型,垃圾中易腐垃圾所占比例超过50%,传统混合收运处理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成果介绍】
本项目围绕垃圾分类模式/方法及评价模型建立、农村易腐垃圾堆肥新技术开发、垃圾分类信息化技术及智能装备研发等进行关键技术研究,并集成团队研究成果研编了垃圾分类系列标准,构建了我国城乡垃圾分类体系并推广应用。
1、创建了垃圾分类新模式、方法和技术。基于社会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垃圾分类“双轨策略”理论,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2+n”模式和农村生活垃圾“五类三段”分类模式;创建了垃圾分类的物元分析模型、投放方案灰色聚类比选模型及分类效果F-measure评价模型;结合农村易腐垃圾就近处理需求,研发了引风式静态堆肥技术和重力翻板式间歇动态堆肥技术及装备,在福建省明溪县胡坊镇和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进行了工程示范。实施垃圾分类制度对垃圾混合收运处理模式产生显著影响,垃圾分类后热值增加,每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量上升约3%;与混合垃圾填埋相比,CO2减排量接近80%。
图1 两型农村小型易腐垃圾(厨余垃圾)就地协同堆肥处理设施
(左图为静态堆肥设施,右图为间歇动态堆肥装置)
2、研发了垃圾分类信息化技术及智能装备。将传统垃圾收运技术与信息化新技术相结合,研发了分类信息化管理平台,发明了具备溢满报警、感应开门、自动称重和容量监测等多功能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和溢满报警、快速升降的太阳能地埋式垃圾收集箱等系列智能装备,提高了分类系统效率与效能,在全国数以千计的县(区)街道广泛应用。应用案例垃圾无害化率100%,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100%、厨余垃圾投放准确率88%。
图2 智能化垃圾分类投放/收运设施
(左图为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右图为太阳能地埋式垃圾收集箱)
3、构建了城乡垃圾分类标准新体系。研编系列垃圾分类标准,就分类工作全范围、全过程提出了设施建设、设备配备、运行操作等全要素的规定与要求,是规范分类工作的基本依据;首次将农村垃圾堆肥原料和产品含水率上限值分别由60%、30%提升至65%、45%,增强了堆肥技术标准的适用性,扩展了堆肥技术的适用性;研编大件/园林/装修/餐厨/果蔬等垃圾分类系列标准,填补新兴垃圾标准体系空白,指导各行各业垃圾分类工作规范化进行。
图3 已发布实施的垃圾分类与收运处理标准(共计21项标准)
针对源头垃圾分类投放社会化特征明显、组织实施难度大和分类收运环节涉及原有收运系统向分类系统过渡的实际困难,研编、建立了的垃圾分类标准体系,正式发布实施国家团体标准21项,在编18项。在垃圾投放操作、设备运维、作业人员安全生产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保证了垃圾分类投放及收运过程的规范化和安全性;在数以千计的县区、街道、社区指导垃圾分类的稳步施行。
【技术优势】
1. 创建垃圾分类新模式、方法和技术,引领分类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率先提出垃圾分类“双轨策略”,实现垃圾社会化分类稳步推进和专业化分类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提出垃圾分类“2+n”模式,创建兼顾效率与可操作性的垃圾分类投放模型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农村生活垃圾“五类三段”模式,解决农村垃圾分类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农村易腐垃圾就地协同堆肥处理,提高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2. 研发分类信息化技术及智能装备,实现安全、环保、精准、高效分类。开发垃圾分类全流程智慧运营、管理、监管平台,提高分类系统效率与效能;研发智能化垃圾分类收运设施装备,改善作业条件、提高工作效率;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及智能装备,加速推进分类制度施行。
3. 构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体系,为全国范围内规范化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依据。研编分类投放系列标准,规范/细化垃圾源头分类投放和收运操作要求;研编农村垃圾分类系列标准,提升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水平;研编大件/园林/装修/餐厨/果蔬等垃圾分类系列标准,填补新兴垃圾标准体系空白。
【技术指标】
分类信息化技术及成套智能装备已应用在湖北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等地数百个垃圾分类项目中,提高了垃圾分类处理的整体水平,应用案例垃圾无害化率100%,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100%、厨余垃圾投放准确率88%(详见下图)。
结合农村条件及堆肥产品应用市场特征,首次将农村垃圾堆肥原料和产品含水率上限值分别由60%、30%提升至65%、45%,增强了好氧堆肥技术的适用性(详见下图)。
【资质荣誉】
2021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技术成熟度】
已有样品/样机。
技术标准已正式发布,可直接应用;多种技术、模式或以专利、著作权、论文/研究报告等形式发布,可引用。
【应用场景】
21项垃圾分类技术标准正式发布,全面实施,指导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施行。
多型智能化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箱等以分类运营服务、一体化服务、设备销售等方式,建立了20余处垃圾分类试点项目(涵盖数十各城市(区、县))。
静态好氧堆肥技术及堆肥设施自2019年起在福建省三明市胡坊镇进行农村易腐垃圾协同处理;间歇动态好氧堆肥技术及装配式堆肥装置自2020年起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进行易腐垃圾协同处理。
【市场前景】
1. 垃圾分类技术标准可作为指导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的依据,应用前景广阔。
2. 智能化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箱已在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相似/相近的地域或地区使用,应用前景广阔。
3. 小微型静态好氧堆肥设施和间歇动态好氧堆肥装置均适用于丘陵山地及运距较远的农村地区,能就地就近协同处理、消纳多种易腐垃圾,应用前景广阔。
【知识产权】
本项目已申请4项中国发明专利。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专利转让
【联系方式】
CG2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