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成果资源

首页 - 科研成果 - 成果资源 - 正文

【成果推介】废铅酸蓄电池湿法短流程回收制备高性能铅炭电池技术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9-17    阅读量:


【技术背景】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道,全球每年产生约5000万吨的电子废弃物,超过70%的电子废弃物产生于中国,电子废弃物的有效处理及处置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作为典型的电子废弃物,截止2018年,铅酸蓄电池仍占全部二次电池的55%,拥有最大市场份额。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火法冶炼的废铅膏回收再生工艺,温度高达1000 oC以上,产生大量挥发性铅尘和SOx,传统火法再生铅引发的“血铅”等环境污染风险受到广泛关注。考虑到电子废弃物具有资源性和污染性的双重特性,如何实现电子废弃物的清洁回收是本领域的难点。


【痛点问题】

1、废铅酸蓄电池铅膏组分复杂,如何实现微量杂质元素(尤其是FeBa元素)与目标Pb元素在回收过程中高效分离是湿法回收的技术挑战;

2、传统铅酸蓄电池存在着活性物质利用率低、能量密度低、循环寿命短等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解决方案】

本技术研发了废铅酸蓄电池铅膏有机酸短流程回收方法及柠檬酸铅两段法焙烧制备新型铅粉方法,进而制备出高性能的铅炭电池,实现含铅组分的高效清洁回收。铅炭电池由于具有电容效应,有望解决传统铅酸蓄电池比能量密度低的不足。


【技术优势】

1)废铅酸蓄电池铅膏有机酸短流程回收方法,揭示了络合反应驱动的杂质去除机制。

通过调控有机酸废铅膏浸出体系中形成铅-有机酸配合物晶体,可以实现高效液/固分离,并发明低温裂解直接制备用于高性能铅炭电池的超细含碳铅粉的短流程方法。可实现Pb与杂质元素在固/液两相的有效分离以及高效除杂(>99.5%),其中关键元素FeBa去除率>99.5%

1 废铅膏湿法回收除杂


2)柠檬酸铅两段法焙烧制备新型铅粉的方法,阐明了氧分压调控PbO@C复合含碳铅粉的生成机制。

不同氧分压下低温焙烧制备铅粉中碳残留及转化是影响铅粉物相组成的关键因素,本技术提出柠檬酸铅两段法焙烧大规模制备新型超细铅粉方法,构建了短流程新工艺合成PbO@C复合含碳铅粉制备高能量密度的铅炭电池的新途径,揭示了三维碳结构的亲水性和电解液毛细渗透作用对电解液扩散的提升作用以及对不可逆硫酸盐化的抑制作用。

2 高性能铅炭电池制备


设计建造了首条废铅膏有机酸湿法回收的吨级中试线,实现了由废铅酸蓄电池铅膏到高性能铅炭电池的高值化利用。

3 废铅膏有机酸短流程湿法回收的吨级中试线

【技术指标】

【应用场景】

含碳铅粉的生产过程产生的环境危害远低于传统火法铅粉生产,且铅粉产品由于留有一定量的碳骨架,可以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直接用于铅炭电池生产。本工艺减少上游阶段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降低环境治理成本,同时满足下游产品对铅粉原材料的需求。在清洁生产的基础上保证了铅炭电池等能源储备设备的生产需要,对现有铅回收再制造产业链实现了补充和优化,保证了铅基能源设备供应链稳中有进。


【市场前景】

截至2020年,全国铅产量644.3万吨,铅酸蓄电池产量22735.6万千伏安时,未来五年将基本维持1-2%的年增长速度,预计2023年全国铅酸蓄电池产量达到23424.5万千伏时;2023年全球铅酸蓄电池市场规模预计为454亿美元,中国约占全球产量的45%,约合人民币1328亿元。传统火法再生铅的生产过程产生二氧化硫及铅尘等环境污染物,环境治理成本较高,湿法回收可以极大的减少回收过程的环境危害;高性能铅炭电池充放电倍率高、循环寿命长、使用安全稳定,替代传统的铅酸电池具有巨大市场前景。


【知识产权】

本技术申请多项中国发明专利,下表是部分展示:


【合作方式】

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许可、技术转让、作价入股、面谈


【专家介绍】

杨家宽,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宝钢优秀教师奖,担任教育部环境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固废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湖北省工程实验室主任、湖北省环境与建筑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主任、《环境卫生工程》中文期刊以及Environmental Research国际期刊(Impact Factor: 5.026Elsevier出版)的编委成员(Editorial Board Members)等学术兼职。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牛津大学环境与地理系高级访问学者。

一直工作在环境工程领域第一线,主要从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研究,包括:城镇固废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危险固废处理处置、电子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工业固废处理与资源化等方面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研究项目包括: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1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4项等。近5年发表SCI论文90余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60余篇),包括环境领域权威期刊Environ. Sci. & Tech.Water Res.论文10余篇,Adv. Funct. Mater.IF=13.325 内封面文章),高被引论文5篇;SCI他引频次总计3800余次,h-index 36。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美国专利1项),取得的固废领域成果部分实现了产业化,服务于国家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行业。共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包括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湖北省发明一等奖1项(排名第二)。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华中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南三楼109、110,南一楼西楼102,东一楼340 邮政编码:430074 Tel:027-87543315 027-87558732 027-87559760 mail:iat@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