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成果资源

首页 - 科研成果 - 成果资源 - 正文

【成果推介】分布式储能系统协同控制技术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6-08    阅读量:


【成果介绍】

储能系统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的双重支持下,储能装机规模将持续扩大,逐步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为应对大规模储能系统中各储能介质在时间及空间上的特性差异,本技术主要研究分布式储能系统的协同控制。研究工作和成果包括:1)基于虚拟阻容的一次功率平衡方法,解决多种不同时间尺度的储能和发电机的协同控制问题;2)基于一致性算法的多组复合储能分布式控制策略,实现多组储能单元精确协调配合;3)考虑时延的储能分布式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在有通信时延情况下的分布式储能功率分配和母线电压恢复控制;4)提出光--荷协同控制方法,解决了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中一次控制存在稳态电压偏差大、功率分配精度低的问题,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应用实例】

【知识产权】

该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下表是部分展示:


【应用场景】

本技术主要应用于大规模储能分布式协同控制、复合储能协同控制、分布式光储系统协调控制等场景。


【合作方式】

许可,转让,作价入股,合作开发,技术服务

【专家介绍】

陈霞,工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2012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后赴香港大学从事三年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入职于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在程时杰院士储能团队长期从事分布式储能运行与控制和新能源并网技术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防973项目“储能装置的优化配置和控制”专题1项、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以一作和通讯作者发表SCI高水平论文20多篇以及1ESI高被引论文,获发明专利授权15项,其中3项核心专利转化100余万元,主导编制IEEE标准一项。现任IEEE PES储能专委会秘书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委员、电机工程学报英文刊青年学科编辑。


文劲宇,长江学者,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思构(SGO)实验室负责人。曾主持研制了直流输电微机站控系统并投入到上海至嵊泗±50kV直流输电工程运行,填补了当时国内空白;系统地研究了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和宽频振荡机理及其抑制技术;近年主要致力于采用储能、柔性直流等新技术解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等问题,成果在昆柳龙世界首个±800kV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等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面向双碳目标提出并积极推动计算能源经济学的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

【联系方式】

有成果推介需求的华科老师或有技术需求的企业请联系:

李老师 027-87557790zhuanli_lizhi@hust.edu.cn



©版权所有:华中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南三楼109、110,南一楼西楼102,东一楼340 邮政编码:430074 Tel:027-87543315 027-87558732 027-87559760 mail:iat@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