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华中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对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陈长海老师团队的“一种正负泊松比循环杂交抗冲吸能结构及其应用”成果转化相关事项公示如下:
一、成果名称及简介:
成果包含1项知识产权:
发明专利:一种正负泊松比循环杂交抗冲吸能结构及其应用
发明人:陈长海、刘挺、刘冉、程远胜、张攀
专利号:ZL202110124603.2
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简介:现代社会中,很多目标在使用过程中会遭受到冲击载荷的作用,从而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破坏。如,舰船在遭受爆炸冲击波作用时,其结构会发生大变形或撕裂破坏;在汽车失控的情形下,路边护栏会遭受汽车的撞击;当穿行桥梁的船舶失控时,桥墩有可能遭受船舶的撞击;等等。为了抵御上述冲击载荷的作用,保护内部重要舱室、减小汽车和桥墩损伤等,往往需要设置一定的抗冲/缓冲吸能结构,以减缓、衰减冲击载荷,吸收冲击能量,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对于舰船结构抗冲击问题,目前大多采用蜂窝、波纹等宏观正泊松比效应芯层吸收冲击能量,以减小夹芯板的背板变形程度,自身的吸能效率有待提高。此外,尽管在芯层胞元中通过填充泡沫等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芯层的吸能效率,但由于芯层胞元的正泊松比效应,填充泡沫材料不能全方位充分压缩,仍未能发挥泡沫材料的压缩吸能能力。而在汽车防撞领域,很多路边吸能结构基本上都是利用金属材料的延性吸能,但灵活性欠缺;防撞水挡虽然具有较好的灵活布置特点,但其主要作用还是在“挡”,虽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但对吸能作用非常有限。在桥梁防撞领域,则更多地侧重缓冲的效果,即增大撞击时长,降低撞击力峰值。例如,专利文献CN102700488B公开了一种缓冲吸能结构,该吸能结构由金属泡沫材料或金属蜂窝材料梯度填充于中空的金属薄壁结构形成。这种结构主要通过泡沫或蜂窝材料的纵向压缩进行吸能,存在纵向压缩位移相对较大,填充材料压缩吸能过程不充分的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负泊松比循环杂交抗冲吸能结构及其应用,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负泊松比循环杂交新型抗冲吸能结构,使各层之间能较好地协调变形,将正泊松比胞元所受的纵向冲击力转化为垂直冲击力方向(即横向)挤压力,减小纵向位移的同时,使负泊松比胞元充分压缩变形,从而使负泊松比中的填充材料更充分地压缩吸能。由此解决纵向压缩位移相对较大,填充材料压缩吸能过程不充分的技术问题。
二、拟交易价格
协议转让:12万元。
三、价格形成过程
学校委托评估公司对该项目进行资产评估,评估价值为11.13万元。经全体发明人同意,并与咸宁海威复合材料制品有限公司协商,双方同意以协议定价12万元实施转让。
特此公示,公示期15日,自2023年8月31日起至2023年9月14日。如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实名向我院反映。
联系人:谭老师、杨老师
联系电话:87558732
科学技术发展院
2023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