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que Terre

成果资源

首页 - 科研成果 - 成果资源 - 正文

【成果推介】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广义稳定器技术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7-21    阅读量:


【成果介绍】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的主要举措。为应对由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所参与或引发的覆盖次同步频带到高频带的宽泛范围的振荡现象,本技术主要研究适用于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广义稳定器技术。

现有技术的痛点问题是:1、新能源发电装置并入电力系统后由于其多时间尺度控制,振荡特征呈现宽频振荡和振荡频率漂移的特征;2、新能源发电装置实际工况不确定性导致控制结构参数和工作模式多变,系统振荡模式、振荡频率、阻尼特征随之改变。

本技术突破了现有方案针对单一固定频率振荡模式进行独立优化和抑制的限制,基于自适应滤波器解决了大规模新能源发电装置并网可能发生的系统宽频振荡和振荡频率漂移问题。针对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新能源发电装置附加广义稳定器后多个锁相滤波通道输出端电压信号中不同频率成分的波形,经处理器形成三个控制时间尺度辅助指令,有效抑制电网不同频率的振荡,如图1所示。


1锁相滤波通道输出端电压信号中不同频率成分的波形图

【应用领域】

大规模风力发电场与光伏发电场并网的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

【知识产权】

该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5项,以下是部分展示:


【合作方式】

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许可、技术入股、面谈

【专家介绍】

袁小明,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大规模风力发电并网基础科学问题”首席科学家,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计划)新型电力电子关键技术及装备主题专家,国家十三五规划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专家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能源学部委员。1998-2000年任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研究员。2000-2010年任GE全球研究中心电力电子技术研究室经理、电气化平台召集人、电气总工程师,是GE历史上首位华人总工程师。20108月加入华中科技大学。拥有近30项授权美国专利,19项国内专利。是GE可再生能源发电故障穿越技术、虚拟同步发电技术的发明人,是变流器比例谐振控制技术的奠基人。率先倡导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问题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多尺度建模、分析和控制的理论体系。

胡家兵,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IET FellowIEEE高级会员,IEC SC8A JWG5工作组召集人和WG1/AHG3工作组专家。2004年和2009年在浙江大学获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0910月至20118月在Sheffield大学任博士后,20119月加入华中科技大学,20186月起任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参与973计划项目2项、自然基金重大项目1项,获省部级奖励4项,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50余篇(ESI高被引3篇)、H指数23,获发明专利20余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出版专、译著各1本。任IEEE Trans. Energy Conversion (TEC)IEEE Power Engineering Letters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 (RPG)等期刊编委,多次担任IEEE TECIET RPG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期刊的特约专题主编,2016-2017连续入选爱思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电气与电子工程学科领域)。研究方向为大规模并网可再生能源发电装备及控制,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建模与分析,柔性直流输电装备及网络分析。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华中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南三楼109、110,南一楼西楼102,东一楼340 邮政编码:430074 Tel:027-87543315 027-87558732 027-87559760 mail:iat@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