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华中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对我校集成电路学院臧剑锋老师团队的“基于超声传感技术的生理信号监测”成果转化相关事项公示如下:
一、成果名称及简介
成果包含7项知识产权:
(1)发明专利:颅内/体内腔室信号监测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系统
发明人:臧剑锋,唐瀚川,杨月莹,黄逸舟
专利号:ZL202410082447.1
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简介:本发明提供颅内/体内腔室信号监测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系统,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基体,呈立方体结构,由柔性可变形材料制备而成,传感器基体可拆卸式设置于密闭空间的内部;若干个封闭腔室,每封闭腔室均沿所述传感器基体的高度方向开设在传感器基体的内部,若干个封闭腔室呈n×n周期性排列;与封闭腔室数量相适配的若干份填充材料,每一份填充材料对应填充于一个封闭腔室的内部,填充材料的材料声速大于或等于两倍的柔性可变形材料的材料声速,或者柔性可变形材料的材料声速大于或等于两倍的填充材料的材料声速。本发明采用的传感器,无毒副作用,可用于长期连续原位准确监测颅内体内腔室内的压力、pH和温度等环境信号,进行多模态传感。
(2)发明专利:一种可长期储存的水凝胶、制备方法及应用
发明人:臧剑锋,李纳,杨月莹
专利号:ZL202211484764.3
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简介: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长期储存的水凝胶、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医用敷料技术领域。首先,将水凝胶前驱体通过聚合或交联反应形成块状水凝胶;然后,使用液氮对块状水凝胶进行预冷冻,再进行冷冻干燥,最终得到干凝胶海绵,从而得到可长期储存的水凝胶。所述水凝胶敷料由干凝胶海绵和浸泡液两部分组成,干凝胶海绵采用丙烯酸类、丙烯酰胺类、聚乙烯醇类及多糖等一种或多种材料交联制成水凝胶,再进行冷冻干燥处理;浸泡液主要成分为水,必要时根据需要,可在干凝胶海绵或浸泡液中添加功能成分。本发明的水凝胶敷料操作简便,便于长期储存,且使用时可轻松复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3)发明专利申请:一种可形变柔性声学超构材料的新应用
发明人:臧剑锋,田野,唐瀚川,杨月莹,程一帆,康天誉,杨帅康
申请号:CN202211467973.7
申请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简介:本发明涉及柔性材料与声学超材料的交叉领域,提出了一种具有新应用的可形变柔性声学超构材料。该材料由两种材料组成,分别是声速不同的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第一材料为柔性可变形材料,第二材料则分布在第一材料中,并沿平面周期性排列。两种材料中,声速较大的材料的声速至少是声速较小材料的两倍。这种新型柔性声学超构材料能够通过超构材料反射的回波(尤其是回波频率的变化)来实现监测功能,例如通过监测频率偏移来评估材料形变程度,进而推测被测物体的应变情况。此外,该材料还可用于增强超声波反射。具体来说,当材料发生形变时,其周期性结构的参数会发生变化,这会影响其声学带隙,因此,当入射的超声波通过这种材料时,回波将随着形变的程度不同而产生频移。
(4)发明专利申请:一种可用于体内组织/器官应变监测的超声监测系统
发明人:臧剑锋,田野,唐瀚川,杨月莹,程一帆
申请号:CN202211467989.8
申请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简介:本发明涉及声学、医学和超材料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体内组织或器官应变监测的超声监测系统。该系统中的传感器由两种材料构成,分别具有不同的声速,其中第二种材料呈周期性排列。该传感器可以固定在需要监测的体内组织或器官表面,并在超声波的作用下进行工作。当体内组织或器官发生应变时,通过监测超声回波的变化,能够有效地进行应变监测。通过改进传感器的结构和组成,采用具有不同声速的两种材料,并基于周期性结构设计超构材料,制造出一种柔性传感器。结合超声探头使用,该系统能够实现体内组织或器官的应变监测,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依赖大型成像设备并且无法实现长期实时监测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更为便捷和有效的应变监测方案。
(5)发明专利申请:一种用于体内器官或组织超声造影的声学反射薄膜
发明人:臧剑锋,田野,唐瀚川,杨月莹,程一帆,杨帅康,康天誉
申请号:CN202211468533.3
申请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简介:本发明涉及声学、医学以及超材料领域,创新性地推出一种应用于体内器官或组织超声造影的声学反射薄膜。该薄膜由声速各异的两种材料构成,其一为柔性材料,即第一材料;其二为第二材料,它分布于第一材料内部,且以周期性排列。这种周期性排列的第二材料借助多重散射效应,强化了超声反射,实现造影功能。此发明突破了传统口服型造影剂的固有模式,通过将两种声速不同的材料构建成周期性结构,制成声学反射薄膜。该薄膜能够通过手术植入等方式,贴合在体内器官或组织的外壁,为体内器官或组织提供长期的超声造影支持。这有效解决了现有超声成像设备难以清晰呈现体内组织器官,以及传统口服式液体造影剂无法长时间留存于体内、适用部位受限的问题。
(6)发明专利申请:一种超声成像系统
发明人:臧剑锋,田野,潘章琪,余杨,李昱立,唐瀚川
申请号:CN202410996096.5
申请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简介:本发明涉及超声成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声成像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有多频成像探头。该系统利用声学反射薄膜与生物组织在声学反射特性上的差异来实现成像。多频成像探头会向贴附了声学反射薄膜的待成像组织发射多个频率的超声信号,这些信号频率涵盖两种类型。其中,第一频率类型的频率低于声学反射薄膜的截止频率,而第二频率类型的频率大于或等于截止频率,截止频率处于声学反射薄膜反射率与超声信号频率关系曲线阶跃下降的频率区域。成像处理模块通过对第一频率类型和第二频率类型下的超声成像结果进行差分运算,从而得出待成像组织的超声成像结果。该系统在对软组织成像时,能够有效提升软组织超声图像的对比度。
(7)发明专利申请:柔性超声探头自适应校准方法、激励装置和超声探测设备
发明人:臧剑锋,唐佳蕊,余杨,雷昊天,唐瀚川,周鼎
申请号:CN202410094647.9
申请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简介: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提出一种柔性超声探头自适应校准方法,同时涉及与之相关的激励装置和超声探测设备。该自适应校准方法的核心步骤包括:首先获取柔性超声探头贴合受检体表面后,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应变;然后依据应变计算出每个压电单元的延时,这里的延时指的是形变后所发射的超声波抵达待测点的时长,与形变前发射的超声波到达待测点的时长之间的差值;最后根据每个压电单元的延时,对施加在对应压电单元上的激励信号进行调节,以此确保各压电单元发射的超声波能够在待测点实现聚焦。在实际探测过程中,一旦柔性超声探头的形变情况发生变化,就可以依据上述方法迅速调整激励信号,从而快速完成探测设备的自适应校准,保障探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二、拟交易价格
协议转让:300万元。
三、价格形成过程
学校委托评估公司对该项目进行资产评估,评估价值为239.20万元。经全体发明人同意,并与武汉恒柔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协商,双方同意以协议定价300万元实施转让。
特此公示,公示期15日,自2025年3月28日起至2025年4月11日。如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实名向我院反映。
联系人:尹老师、徐老师
联系电话:87558732
科学技术发展院
2025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