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湖北省高校科技成果、科技创新资源向江苏园区和企业转移转化,完善校地产学研互动平台,构建长效合作机制,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优势,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共建“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武汉)创新服务驿站”。现支持江苏省淮安市人民政府于25年6月在武汉市举办2025淮安创新创业大赛-高端人才精英赛(武汉场),活动方案如下:
一、大赛主题
诚意满淮 创赢未来
二、大赛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
淮安市人民政府
(二)承办单位
淮安市委人才办、市科技局承办,市高新技术创新中心和专业服务机构具体实施。
(三)协办单位
相关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重点合作高校院所。
(四)大赛组委会
由市委市政府人才、科技工作分管领导为大赛组委会主任,市相关创投机构负责人及县区组织部门人才工作分管领导等为主要成员,统筹领导赛事组织工作。
三、参赛条件
1. 面向市外高层次人才(特别是省外、海外高层次人才),原则上由1名博士或正高职称以上的核心成员领衔参赛,对落地意愿强的优秀项目可放宽由1名硕士以上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核心成员领衔参赛。
2. 项目符合淮安市“353”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化工新材料、金属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纤维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领域方向。
3. 参赛项目为可应用于大赛支持领域的技术、产品、系统、服务等,拥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先进性,有较好市场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其相关知识产权属于参赛团队。
4. 参赛项目至少应经过产品验证,并拥有可供佐证的数据资料,符合国家相关保密规定。
5. 参赛人员在淮安无类似项目创业记录(2024年7月1日前),有意首次来淮安创业,法律信用良好。
6. 已在淮安市或其他地级市以上人才(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获奖的人才(项目)无需再参加本次大赛。
四、赛事安排
高端人才精英赛(武汉场)方案会同合作单位制定,报市组委会审定后发布实施,拟于6月举办赛事。
1. 报名
① 报名方式:请报名团队于5月16日17:30前填写高端人才精英赛参赛报名表(附件2),发送至iat@hust.edu.cn。
② 资料完善:参赛前,再行组织提供项目路演PPT等相关材料。
③ 审查确认:组委会按照参赛要求对报名参赛项目进行形式审查,资格确认后,邀请参加分站赛。
2. 初赛
① 时间地点:定于6月,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② 比赛形式:采用路演形式(按“8+7”模式,即8分钟PPT演示+7分钟互动问答),由评委会打分,遴选优胜项目进入考察环节。
3. 考察(8月底前)
① 考察对接:大赛组委会对入围专场赛优胜奖的人才(项目)进行真实性调查,对拟招引人才(项目)进行考察洽谈,选出有意向落地的项目。不接受真实性调查和不配合考察的人才(项目)原则上视为弃权。
② 综合遴选:组委会组织专家组,根据真实性调查及县区对接情况,筛选人才层次高、技术水平先进、产业匹配度好、市场前景广、落户淮安意愿强的项目晋级决赛。
4. 决赛(9月中旬)
在淮安举行,决出最终获奖项目。决赛要求及规则:
① 参赛选手须与申报时核心成员一致,原则上不予调换;
② 采用路演形式(按“7+5”模式,即7分钟PPT演示+5分钟互动问答);
③ 评委现场打分、计分,公布成绩(初赛成绩不带入决赛)。
五、奖项设置和政策扶持
1. 奖项设置:设优胜奖、优秀奖各若干名(优胜奖数目不超路演项目数50%);决赛设一等奖2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2个、优秀奖20个。
2. 赛事奖励:决赛一二三等奖、优秀奖分别给予20万元、 10万元、5万元、2万元奖励(获奖后2个月内真实注册落地的发放50%,未注册落地的发放0.5万元,其余待半年后查验达标发放)。
3. 政策扶持
① 人才政策支持:优胜奖和决赛优秀奖落地项目可直接进入“淮上英才计划”答辩程序,通过后予以资金资助;决赛一二三等奖项目符合江苏省省级引才计划或淮安市 “淮上英才计划”相关条件的,落地后免评审予以最高500万元资金资助;顶尖人才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的扶持政策;同时享受人才公寓、购房补贴以及子女入学等人才政策待遇。
② 场地支持:项目承接县区负责提供最高1000平方米的创业场所,免租金2年。
③ 投资支持:市产业投资基金优先给予3000万元以内的股权投资扶持;优先给予“淮科贷”贷款支持,并按规定优先享受贴息。
④ 项目支持:优先推荐申报各类人才、科技计划。
⑤ 特殊支持:已在其他地级市以上人才(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获奖的人才(项目)可不再参加选拔,在淮落地后同等享受本赛事相应支持政策。
六、其他
专场赛区科技主管部门要组成工作专班,认真做好赛事的具体组织、服务工作,强化赛事组织与人才科技双招双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等工作的有机融合,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和参赛邀请,动员符合参赛条件的团队、企业踊跃报名参赛,鼓励存在重大技术难题的骨干企业填报技术需求;积极对接有意来淮创业的人才团队项目,了解项目状况、发展前景、落地需求,做好对接招引工作;帮助骨干企业联系、对接相关科研单位,促成产学研联合攻关;积极提供服务,落实各项配套支持政策,建立长效培育机制,加快项目成长。
七、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潘老师
电 话:027-87559601
电子邮箱:iat@hust.edu.cn
淮安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
2025年5月14日